发挥资源优势 拓展“双向服务” 积极构建社区侨务工作新格局 |
2011-12-14 来源:泉山区 作者:泉山区翟山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 |
|
泉山区翟山街道办事处地处风景秀丽的徐州南郊,辖区面积7.2平方公里,常驻人口约4.2万人,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。侨情资源较为丰富,现有归侨20人,侨属、侨眷369人,海外华人、华侨36人。 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紧紧围绕区委、区政府建设“首善之区”的目标要求,在市、区侨办的关心指导下,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党和政府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指示精神,按照“社区为侨服务好,侨为社区贡献多”的工作思路,不断加强对侨务工作的领导,充分发挥社区侨情资源优势,努力拓展“双向服务”领域,有力地促进了街道“三个文明”建设的协调发展,形成了“爱心助侨暖侨心,以侨架桥倾侨情”的良好局面。街道荣获徐州市文明单位称号,辖区内先后涌现出省级文明小区3个、市级文明社区3个,市级文明小区3个,市级示范社区6个。回顾一年来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实践,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: 一、加强领导,夯实基础,积极探索社区侨务工作新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构建工作网络。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侨务工作,将其纳入与党建、经济、精神文明工作整体规划,自觉做到与街道各项工作“四个同步”,即:同计划、同布置、同检查、同评比。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,分管书记和副主任为副组长、专职统战干部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侨务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协调指导社区侨务工作。领导小组下设侨务工作办公室,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。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,组成由街道侨务干部、居委会统战干部以及归侨、侨眷为联络组长和联络员组成的纵向工作网络,一级抓一级,级级通畅。充分发挥共享共建的组织优势,由社区党建联席会、社区协调发展委员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相互联动,共同推进社区侨务工作,形成做好侨务工作的强大合力。 二是建立侨情资料,完善各项制度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,原来隶属单位管理的归侨侨眷转入社区,海外新华侨、华人人数也发生了新的变化。为了掌握最新侨情,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我们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侨情调查分类,对辖区内的归侨、侨眷上门访问,逐一登记,造册,并全部实行微机管理,全面掌握社区侨情。先后办理了《为侨服务卡》,建立了“五册”:归侨花名册、侨属侨眷花名册、新华人华侨花名册、侨务工作制度册、侨务工作活动册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、人员熟,社区侨务工作的基础更加巩固。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制度建设,先后建立并完善了社区侨务工作联系制度,侨务干部例会制度和为侨服务、走访、关心、帮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,为顺利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。街道党工委还将社区侨务公开,广泛征求广大归侨侨眷的意见和建议,把社区侨务工作的任务、规划、建设等各项制度制板上墙,以目标工作责任书的形式加以落实,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舆论氛围。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、橱窗等阵地,宣传新时期党和国家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》及其《实施办法》,积极营造知侨、爱侨、护侨的舆论氛围。每当传统佳节来临之际,街道向社区侨界人士送慰问品、慰问信,对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归侨侨眷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,让他们过一个祥和幸福的节日。管道、泉新、翟北三社区还通过闭路电视向社区侨界人士拜年和慰问,召开座谈会、茶话会、团拜会向他们通报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,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,引导他们为社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。 二、整合资源,创新方法,真情服务聚侨心 一是形成联动格局,建立“侨之家”。发挥辖区内部省属单位、大专院校聚集的特点,联合开展多项服务。依托社区党建联合会,同驻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发展协议书,在为侨服务上资源共享。如在各驻区单位的医院挂牌成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,建立了健康“绿色通道”,为归侨侨眷举办免费体检和健康教育讲座。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侨之家,设立为侨服务网点,发放“为侨服务卡”,为侨界人士提供了诸如家政、维修、职介等多项服务;每个社区设立了侨界信访接待处,了解侨情,反映侨意,帮助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,力争做到侨界信访事事有着落,件件有回音;几年来,街道司法所做每月到社区“侨之家”去一次,组织归侨、侨眷听取法律专题讲座,组织收看电教片;每个社区24小时开通咨询求助热线。 二是关心归侨侨眷生活,优化侨企环境。依托社区,利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就业站,提供社区单位空岗信息,优先安排困难侨眷就业,做好再就业服务。如翟北社区侨眷汪映红两年前买断工龄后,家庭一时陷入困难,街道及居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为其找到社区保洁员的工作,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,解决了后顾之忧。她常说:“街道、居委会关心侨眷、关心我、我会好好珍惜这份工作的”。管道社区归侨庄宗杰退休后二次创业,自筹资金办企业。街道和居委会积极帮助他选厂址,协调关系,帮助招聘下岗工人,使企业当年取得了很好的效益。美籍华人周京石投资1000余万元在辖区内兴建了徐州技源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,办事处安排专人为其办理工商、税务、环保、手续等,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,并向上级争取优惠政策,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、新增生产项目。同时,加强周边环境治理,为企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。 三是建设基础设施,丰富社区文化生活。为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,驻区单位大力投资建设文体设施。每个社区都建有群众体育活动中心。管道社区、翟北社区、泉新社区等文化广场多次接待省、市、区有关领导的视察,均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。并举办了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,在管道、翟北等社区组织了集文艺演出、就业登记、计生服务、健康咨询,妇女儿童专人维权为一体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。举办了“莘莘学子,情系社区”演唱会。各社区还举办了夏季纳凉晚会,电影周等活动。此外,还有春节举行的茶话会、联谊会,广场举行的歌舞会,统战政策咨询会,重阳敬老节旅游参观等活动。这些设施和活动吸引了社区归侨、侨眷等各类统战对象,受到了广泛欢迎。街道被授予了省级体育工作先进社区称号。 三、发挥优势,以侨架“桥”,侨为社区作贡献 一是建言献策,建设社区。街道、社区每年向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侨联代表通报街道工作情况,听取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动员他们为本辖区三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。街道党工委邀请辖区人大代表、政策委员,侨联代表为办事处发展进出合理化建议10多条。侨眷张长发、赵君萍、段建伟、田树林等人更是社区建设热心人,积极参与社区建设,并出谋划策,提出合理化的建设和意见。退休干部、侨眷毛世久平时热心为居民服务,社区内婚丧嫁娶等大小事情,总想方设法帮助解决,成为社区工作好帮手。 二是以侨架“桥”,服务经济。近年来,我们注意将侨务工作与发展经济,扩大对外开放结全起来,在工作中积极向他们宣传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,引导他们了解家乡、热爱家乡、建设家乡。侨眷迟盛昌利用出国探亲和海外亲友回国探访的机会,宣传徐州的变化,多次带领外商参观考察,洽谈项目。 三是回报社会,服务社区。辖区侨资企业纷纷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。如技源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,现有职工72人,其中吸纳下岗人员29名,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再就业的平台,通过培训,不少人成为公司的“青年文明岗”等业务骨干。企业每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,创造了税收,消化了当地的农副产品。企业每年还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、帮助社区建设,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,与社区结成了友好共建单位。侨眷陈浩原是单位的工会主席,工作认真负责。退休后,热心社区事务,利用自己音乐专长,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。此外,他还参加了管道社区老年合唱团,经常参加社区文体活动。其女儿陈华是市政协委员,学校的音乐老师,在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的同时,还开设了幼儿音乐班,组织幼儿学习音乐,受到居民的好评。在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中,有些归侨、侨眷以家庭为阵地,进行爱国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,建立学习型家庭,为社区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。还有的归侨、侨眷发挥特长,建立“才艺型”家庭。印尼归侨卢业兰家庭在市妇联召开的“学习型家庭”现场会上受到表彰,全家5口人一同登台,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乐器、唱歌、舞蹈等多项才艺,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。她的家庭还被评为全区“五好文明家庭”。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,翟山街道社区侨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是离组织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不断开拓创新,扎实工作,努力把社区侨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,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(泉山区翟山街道党工委、翟山街道办事处)
|
|
|